医疗动态
【影像中心快讯】胸腹主动脉CTA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
发布时间:2020-11-25   来源:中西医结合医院   浏览:5977

近期我院脑病一科收治了一位因头晕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,入院查体是发现该患者腹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,在我科行腹部CT平扫+增强检查时发现腹主动脉远心段明显梭形扩张。建议患者行腹主动脉CTA检查,结果提示双肾门以下层面腹主动脉明显瘤样扩张,最宽处内径约6.8cm,是正常管径近3倍(图一),瘤腔内见偏心新月形无强化充盈缺损(附壁血栓)(图二),腹主动脉壁粥样硬化并多发钙化斑块形成。患者出院后,随即携带相关检查资料去省内知名医院血管外科就诊。

腹主动脉瘤(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,AAA)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腹主动脉壁的局部薄弱,继而扩张、膨出形成的梭型或囊型瘤样扩张。当腹主动脉瘤直径达到一定程度时,不经积极治疗,预后极差。临床上患者多无症状,常在查体时发现,表现为腹部搏动性包块,瘤体较大时也可出现对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。若腹痛突然加剧或出现休克症状时,应考虑动脉瘤破裂的可能;一旦破裂死亡率可高达23%-69%。

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(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,CTA)检查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评价血管系统的检查方法,医学上又叫做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,简称CT血管造影。检查时,将含碘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射,经过体循环后,在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段进行CT扫描,通过计算机处理,使靶血管内碘对比剂显影,从而达到诊断血管病变的目的,后期通过三维重建技术,能够直观的显示血管大体形态与疾病的病理改变,我科联影16排螺旋CT可以显示出主动脉的2-3级分支。对血管畸形,血管狭窄,血管闭塞和血管瘤以及主动脉夹层等的诊断可以得到与DSA血管造影类似、甚至更直观的图像。

胸腹主动脉CTA检查适应证:①不明原因剧烈胸腹部撕裂样疼痛,考虑主动脉疾病;②彩超、CT平扫提示主动脉病变可能者,③MRI提示主动脉病变需精确诊断者;④四肢血压差别较大,怀疑大动脉炎或者主动脉缩窄者,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;⑤周围血管病变,如腹腔干、肾动脉、肠系膜动脉狭窄或闭塞等。

常规胸腹主动脉CTA扫描范围是主动脉弓至髂总动脉,窗宽(Window Width,WW)300-320Hu,窗位(Window Level,WL)40-50Hu,静脉注射浓度为300-370mg/ml的含碘对比剂,依据患者体重以1.5-2.0ml/kg的比例注射(儿童用量酌减),速率3.0-4.0ml/s,扫描层厚1-2mm,监测点在气管分叉下1cm水平的降主动脉处,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方式,监测点阈值达到100HU以上即可触发扫描。

CTA图像后处理技术包含容积重组(Volume Reformation,VR)、最大密度投影(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,MIP)、多平面重组(Multi-planar reformation,MPR)、曲面重组(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,CPR)、仿真内镜(Virtual Endoscopy,VE)等技术。

多平面重组(MPR)技术,可以任意显示不同方位的重建图像,对感兴趣区域进行不同方向的重建处理,良好的显示血管与其他解剖部位的关系(如图三、四)。


容积重组(VR)技术,能同时显示空间结构和密度信息,直观显示血管及病变,可360°任意角度观察,良好的显示血管间以及血管和其他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(如图五、图六)。 

最大强度投影(MIP)技术,分辨率很高,组织结构失真少,可以客观显示血管状态,血管细节显示好,可良好显示血管周围解剖关系,便于观察病变的供血情况(如图七)。     

曲面重组(CPR)技术可将走形扭曲重叠的血管伸展拉直,显示在同一平面上,可较好的显示血管整体形态,可以旋转不同角度,从不方向观察血管(如图八)。

目前CTA已被临床广泛运用,我科目前常规开展的CTA项目包括:颈部CTA、胸主动脉CTA、腹主动脉CTA、胸腹主动脉CTA、肠系膜血管CTA、肺动脉CTA、双肾动脉CTA、双下肢CTA等。(陈丹/文图,张开金/审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