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建设
安徽公布“十大皖药”名单
发布时间:2018-11-16   来源:中西医结合医院   浏览:1278

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,是长江淮河两大气候带的过渡地区,药材资源极为丰富,已查明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,(其中植物类药材2904种,动物类药材526种,矿物类药材92种,其他类56种),居华东地区首位,全国第六位。其中霍山石斛、灵芝、亳白芍、黄精、茯苓、宣木瓜、菊花、丹皮、断血流、桔梗被评选为“十大皖药”,今天小编就带您get一下“十大皖药”


霍山石斛,又称米斛,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有“中华九大仙草之首”的美誉,其茎可补五脏、厚肠胃,增强免疫能力,是道地皖药,由于资源稀缺,价比黄金。霍山石斛已经成功申报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,其独特的枫斗炮制工艺已经成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09年以来,霍山石斛已经实现规模化种植,到2015年底面积超过3000亩,产值达到9亿元;到2020年,面积能够超过1万亩,产量(鲜条)能够达到45吨,产值能够突破百亿元。

灵芝,来源于多孔菌科植物赤灵芝,是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的道地皖药,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九大仙草之一,具有补气安神、止咳平喘的功效,常用于抗血栓形成、稳定血压、改善高血脂症等。

安徽省金寨县、旌德县是中国灵芝之乡。目前灵芝子实体需求量约8000吨,孢子粉及孢子油需求量比较大,产业规模约400亿元,到2020年,国内灵芝类保健产品高师容量能够达到1200亿元,国外市场容量160亿美元。

亳白芍,即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,是传统大宗中药材,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的道地皖药,具有平肝止痛、养血调经和敛阴止汗的功效。全国产量13000吨,其中安徽亳州占80%。由于以白芍为原料的新药、特药、化妆品、保健品开发力度加大,产业化前景良好。


黄精,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,具有健脾补肾、润肺生津等功效,是集药用、保健、旅游产品和园林绿化为一体的药食同源道地皖药。安徽池州、宣城、黄山等地都是多花黄精的独特产品和重要产区。

茯苓,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,是皖西的大宗道地药材,具有利水渗湿、健脾和胃、宁心安神等功效,也是传统的药食两用药材。茯苓主产地有安徽安庆(岳西、潜山)和六安(金寨、霍山),金寨县桃岭镇更是茯神的主要产地。目前,茯苓年需求约25000吨,预计到2020年,茯苓市场需求将达到40000吨,茯苓产业将实现30亿元。

宣木瓜,是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果实,有疏筋活络、和胃化湿等功效,为药食两用药材,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。宣木瓜含有19种氨基酸、18种矿物微量元素,具有极高的药用和商业开发价值,可以加工成药(果)酒、果脯、花茶、药膳、饮料、化妆品、保健食品等,前景无限。

菊花,是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,皖菊包括亳菊、滁菊、贡菊等,药典收载四种,安徽有其三。菊花具有降压、明目、提神等功效。菊花,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,市场上已有菊花茶、菊花酒、菊花膏等相关产品。用菊花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和挥发油用于新型保健食品的开发,具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。

丹皮,即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,是著名道地皖药,药用以铜陵市凤凰山的最佳,号称“凤丹”。丹皮具有清热凉血、活血化瘀、退虚热的功效,对高血压、高血脂及排毒养颜有良好调节作用。药用牡丹主要产地为安徽亳州、铜陵、南陵。目前,牡丹作为药食两用中药材,在合成色素、合成香精、高档食用油、养生茶等方面产业化前景广阔。

断血流,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风轮菜的干燥全草,是天然止血药。其名因霍山县药农刘西堂献方而命名,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研发上市,成为新皖药。目前,野生收购量仅有1000吨,而市场年需求量达5000吨,同时,在保健品、日用品等方面应用,新产皖药断血流产业化前景良好。

桔梗,是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,是常用大宗中药材,具有宣肺祛痰、利咽排脓等功效,成为药食两用中药材。太和县李兴镇是全国闻名的桔梗生产和集散地,2014年,李兴桔梗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
太和桔梗市场年销售5000吨,主要用于外贸出口和药用原料,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50000亩,预计实现收入1亿元,每年受益人群达2.2万人,人均增收1000-1500元。发展桔梗产业,带动农民增收,太和桔梗优势凸显。


二、首批“十大皖药”产业示范基地、建设单位

“十大皖药”产业示范基地名单